失眠症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健康失眠其实源于ldquo心病
TUhjnbcbe - 2021/11/9 2:10:00

国内临床初步的调查资料显示,普通内科门诊中至少有1/4的患者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在心理卫生专科和精神门诊的初诊患者中有失眠的占60%以上。失眠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疾病,需要进行药物和心理的综合治疗。

追求完美者爱失眠

追求完美大都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不想竟成为失眠祸因。专家指出:6成失眠病人都是“心病”造成的。这些人大都追求完美,对人对事不允许自己犯错误,遇到压力硬撑着,久而久之就睡不着了。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要求自己“日事日毕”,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生物钟被打乱,再带着紧张的情绪入睡,很容易形成失眠。特别是有些人对偶尔的失眠也过于较真,反而更加睡不着。

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失眠疾病,这一点在年轻人当中十分明显,光吃药还不管用,关键要解决心理问题。

我国成年人失眠患病率高达57%失眠与心理性格关系紧密

全国睡眠障碍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目前失眠患病率高达57%。失眠过去曾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年轻人失眠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烈,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同时对自己要求太高,不能接纳自己和现实、人际交往等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慢性失眠的原因。

失眠门诊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失眠患者存在急躁、焦虑、追求完美等性格特点,相比之下,女强人更易患上失眠。

失眠症人群中具有焦虑型人格的占了30%-40%。焦虑型人格的特点是拿不起,放不下;对工作生活爱较真,追求完美,容易放大问题。

失眠疾病怎么区分?

失眠按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在1个月以上)、亚急性失眠(病程在1个月至6个月之间)和慢性失眠(病程在6个月以上);超过6个月就属于顽固性失眠了。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

原发性失眠症仅仅由某些心理、社会因素诱发,无明显的原因作为直接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

继发性失眠症是继发于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等原因发病的失眠症,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警惕失眠这块“心病”!

1、入睡困难就要考虑失眠了

如果一个人超过30分钟仍不能入睡,且整夜觉醒次数多于两次,或出现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个小时),就要考虑可能是失眠问题。

2、早醒有时是抑郁症的信号

中国疾控中心一项研究证实,慢性失眠往往是抑郁症的先兆,而抑郁症又是导致失眠最主要的原因。抑郁症引起的失眠特点是容易早醒,一般凌晨二三点醒后再也无法入睡;伴有情绪低落、语言减少、表现得自卑、绝望、沮丧等。

助眠小提示:感到困倦时才上床;不要在卧室和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果卧床15-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到其他房间从事简单活动,当再次感到困倦时再上床;保持按时起床;日间避免小睡。

如果失眠超过一周,就要引起注意了,需要及时解决失眠的问题;如果失眠超过一个月,就是已经形成失眠疾病了,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发觉自己有睡眠障碍并且伴有明显的情绪低落(早上症状较重、下午晚上症状较轻),不愿和别人交往,唉声叹气,愁眉不展,需要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失眠其实源于ldquo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