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有三亿成年人有失眠或者睡眠过多的睡眠障碍。我根据门诊患者的分析,有部分失眠患者未予以重视,认为失眠不是病;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物治疗,但是服药镇静安眠药物后出现嗜睡、困倦、乏力、头晕等不适而前来就诊。
我近几年来观察发现,长期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的患者表现为阳虚水饮内停的较多,常有头晕、心悸、乏力、怕冷,易于紧张不适,纳差,大便稀,颜面少华或者偏暗,舌淡水滑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认为失眠由于“阳不入阴”所致,因此可以理解为西药的镇静安眠类药物是属于下降、重潜作用为主,在中医来看是属于阴的,长期如此就出现了阳气不能畅达,阴偏盛的表现。
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我常运用真武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达到温阳化饮、安神的作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补心阳、真武汤温肾阳化饮。临床辨证运用的要点在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腹部悸动,手足偏凉,易于头晕心悸不适;常需要与归脾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抑肝散等相鉴别。偶尔有患者看到处方会有疑问,为什么失眠还用这些温热药物?专业方面来说是方证对应即可;也可以简单解释如此,失眠主要是因为晚上难以入睡,因而在白天服用温热药物适度振奋精神,相当于增加了活动度,晚上自然会感觉疲劳想入睡了;我与黎崇裕医生在交流治疗失眠的心得时候他也是有同样看法,他临床上善于运用麻*附子细辛汤治疗失眠。
案例分享,近期本院同事介绍的患者,患者男,50岁,“难以入睡2年”就诊,于外院就诊考虑焦虑症,长期服用氯硝西泮治疗,偶脑鸣不适,胸闷心悸,乏力不适,体型偏瘦,颜面少华,腹部悸动,舌淡水滑苔薄白寸脉弱。
患者经过一月余调理,现西药减少至四分之一片每晚,睡眠明显改善,无心悸不适。
李俊,副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先后师从国家级名中医刘志龙教授、“送子观音”之称的首届全国名中医林天东教授以及岭南梁氏中医流派传承人梁宏正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委员。善于体质调理,运用中医药干预体质偏颇人群,同时常配合传统站桩练功进行预防保健;擅长运用浮针、头皮针等传统疗法结合经方辨治疗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头晕、顽固性面瘫、慢性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等内妇科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等。
医院治未病科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二、四、六全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