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高达10%~15%。掌握治疗失眠药物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
一、可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
人体内与睡眠和觉醒有关的物质:
1.促睡眠物质有:γ-氨基丁酸、褪黑素等;
2.促觉醒物质有:组胺、5-羟色胺、食欲素等。
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之间的区别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non-BZDs):通过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的α亚基,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1.常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之间的区别
四、苯二氮卓类药物之间的区别
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通过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发挥镇静、催眠、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1.苯二氮卓类药物之间的区别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作用,伴焦虑的患者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褪黑素主要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没有依赖性,不会产生戒断症状。
2.为什么不推荐用褪黑素普通片?
现有证据不支持褪黑素治疗失眠的疗效,国内外指南均不推荐将普通褪黑素普通片作为催眠药物使用。
可能的原因是:
2.常用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
多塞平: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抑制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同时具有抗胆碱、抗组胺、α1受体阻断作用。
低剂量的多塞平,主要发挥抗组胺作用。
用于抗抑郁时的剂量为75-mg/d,用于失眠时的剂量为3-6m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