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没法睡个好觉,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滋味并不好受。成人中,约有10%-15%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然而,有相当多的失眠患者在尝试一种治疗后,可能改善不大,而又改用另一种治疗。那么,失眠症的一线治疗如何选择?初次治疗失败后改用第二种治疗是否有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Psychiatry)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回答了这个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行为疗法而非药物更适合作为失眠治疗的一线选择。这一发现与美国医师协会(ACP)的推荐基本一致:将认知行为疗法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如无效则再采用药物治疗。《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也推荐,心理和行为治疗是首选的失眠症治疗方法,长期来看,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优于药物疗法。截图来源:JAMAPsychiatry
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四种疗法对失眠的效果。试验纳入了名慢性失眠成人,其中74人合并患有焦虑或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组接受为期6周的行为疗法(n=)或唑吡坦(n=),缓解者将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继续接受维持治疗。如第一阶段治疗未带来缓解,则进入第二阶段治疗,同样为期6周,接受药物(行为疗法组转为唑吡坦,唑吡坦组转为曲唑酮)或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组转为认知疗法,唑吡坦组转为行为疗法)。其中,行为疗法旨在改变睡眠习惯,而认知疗法则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