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insomnia)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者间歇性醒等,可产生一些不适的感觉,比如疲倦、乏力、头痛、情绪不佳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优势,可以辨证采用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分5型:
1.心脾两虚型: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主要表现为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2.心胆气虚型: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睹异物,或涉险临危导致,主要表现为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3.心肾不交型:多因身体虚亏,纵欲过度,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4.肝郁化火证: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主要表现为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舌红苔*,脉弦数。5.痰热内扰证: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脘痞闷,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腻,脉滑数。
症状起因
1、年龄因素
失眠与年龄有密切联系,年龄越大,失眠的发生率越高。因为人类睡眠所需的时间与其年龄成反比,婴幼儿睡眠时间最长,儿童、青少年依次减少,到了老年则更短。老年人入睡时间延长,睡眠表浅,易醒,早醒,夜尿多,醒后再入睡难,因而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较差。另外,老年人阅历丰富,想事情较多,有的人躺到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安静下来,这也是老年人易于失眠的原因之一。
2、躯体因素
身体适度疲劳有助于入睡,但过度疲劳则会因为太累而无法入睡。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伴随失眠症状,这些失眠症状常与疾病同时发生,并且与疾病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疾病引起的身体不适、疼痛、瘙痒等会令患者不安而难以入睡。有些躯体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常于夜间发作,以至于不能舒服地睡觉。当躯体疾病好转后,失眠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情绪紧张、心情抑郁、思虑过多、争强好胜、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均能引起失眠。80%左右的失眠患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长期的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必然影响睡眠;反过来失眠又可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4、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不佳,如居室矮小,温度不合适(过冷或过热),环境噪声太大,及光线过强均会干扰睡眠。或者睡眠环境发生改变,有的人也会不适应从而影响睡眠。
5、其他因素
(1)起居失常,睡眠节律改变
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无节制的上网、打牌、夜生活等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有些人因为工作性质,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或跨越时区等引起生物钟节奏变化。
治疗失眠症状三部曲
第一阶段:治疗以补益心脾,调和肝脾,滋养受损神经系统,安神理气缓解失眠状态
第二阶段: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健脑利窍,祛斜扶正,温补心阳,补益心气降低脑兴奋度使情绪稳定,缓解大多躯体症状;
第三阶段:清胆化痰,清暑益气,健脾疏肝,除湿醒脑,健脾祛湿,生化气血,营养五脏六腑,开窍醒神从而达到治失眠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