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体扫描法
身体扫描法,曾经是网络上很火的一种快速入眠方法,大概是这样:
关灯上床,平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把注意力当作一盏探照灯,伴随着呼吸,主动调用你的注意力依次从头部到脚部,逐一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觉。
过程中注意三点:
·你只用去觉察身体真实的感觉即可,无论它舒服还是不舒服或者没有感觉,你都不需要对它们做任何调整,让其自然而然的发生,你只是用心的感受;
·当觉察到注意力从对身体的觉察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时候,比如习惯性的开始计划或者担忧,默默对自己说一声“噢,我走神了”,然后把注意力再次拉回到身体上,继续往下感受即可。
·再次强调期间不要想着睡觉,如果你脑子里全是“睡觉!睡觉!”那什么方法都没用。
这个方法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把你的注意力焦点转移到对身体的观察和感受上。相信我,过去一直使用自己身体的你很可能从来没有如此细致地观察过自己的身体,不如抓住这次机会和自己好好做个朋友。
2.意向诱导法
所谓的“意向诱导”简单说就是——入睡全靠编。
关灯上床,闭上眼睛,开始想象自己正处在很轻松很自然的环境中或者试着想象一些能让自己感到放松的意象。
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在棉花糖上面谈恋爱,诱惑的香味,绵软的触感、和女朋友在棉花糖上打情骂俏,饿了还能捎带着吃一嘴,多幸福。
或者你也可以想象自己身处充满生机的森林中,虫鸣鸟叫,清新自然,你闲来无事一边挪步子一边醉心欣赏。
过程中并非全凭想象,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各个感官之上,努力去想象嗅到的气味、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上。
你知道你不过是在欺骗自己的大脑,但只要骗得自在,10-15分钟后,你依然能在放松中安然入睡。
意向诱导法将你的注意力放在了想象出来的意向以及原本根本不存在的虚拟感官体验上。
其实无论是真实的感官感受还是凭借大脑想象出来的虚拟体验都不过是大脑神经元的电信号传递而已。
所以你说真实和想象之间到底有区别吗?说有吧,没错,说没有吧,其实也没错。
3.回忆入眠法
正常人从上床躺下到入睡一般花费的时间是15-20分钟,过程中人会从清醒状态慢慢进入一种思绪番飞的恍惚状态,然后慢慢进入无意识的睡眠状态。
倘若我们稍微留意一下睡前恍惚过程中脑中闪现的东西,会发现几乎都是一些虽然天马行空但却剧情连贯的故事片段。
有过失眠经历的人可能体会过,不安和焦虑将阻止了我们走进入睡前放松自由的恍惚状态。
怎么办呢?大脑是非常懒惰的,如果你不告诉它应该去想什么,它便倾向于要么什么都不想,要么便被情绪劫持,不受控制地加深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既然自然出现的故事没有了,我们不妨自己给自己讲故事。
回忆入眠法这个入眠技巧是:
在入睡阶段从回忆中挑选一件自己人生中取得了较好结果或者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比如高考超常发挥、比如和男女朋友第一次约会、比如某次比赛获奖、甚至就是某次吃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让自己重新回到当初那段有过程、有结果还有细节的故事场景,调动自己全方位的感官按照时间顺序在回忆中感受那件事情里的所有细节,越细致越好,回忆起来的感官体验越丰富越好。
比如那天你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走的是哪条线路,车上遇见了哪些人,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当时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由于你选择回忆的事件本身是愉悦和美好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很容易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有指向性的放空。只要你的回忆足够细致,很可能事件还没有回忆完你就顺利地进入了梦乡。
这个把注意力转移到回忆上的方法我自己经常使用,效果非常显著。
4.肌肉放松法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肌肉真实具体的控制上来。并且在肌肉绷紧时,人们会感到不安和焦虑,而当肌肉放松时,他们则会感到平静和安宁。
而如果我们主动控制肌肉绷紧,原本应该出现的不安和焦虑会大大减弱,但肌肉从紧张变为松弛过程中产生的放松却几乎不打折扣。
为了利用这个接近有利无害的生理过程,你可以在床上以此完成下面的动作,每次每个动作进行5秒,然后放松10秒左右。
做的时候保持肌肉绷紧,但是不要太僵硬,以刚感到疼痛、痉挛或颤抖为宜。
①握紧右拳;②握紧左拳;③拉紧右臂的肱二头肌;④拉紧左臂的肱二头肌;⑤提右肩,并逐渐贴近右耳;⑥提左肩,并逐渐贴近左耳;⑦收紧额头的肌肉;⑧收紧下颚并咬紧牙;⑨收紧腹部的肌肉;⑩向前伸展双腿,脚趾朝上。
当你放松每组肌群时,刻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