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在过去很少诊断,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就没有这一名称,近年来就诊患儿及青少年逐渐增加。一些研究者认为即使是新生儿也会发生抑郁,年龄越小,抑郁症患病率越低。在抑郁症病人中,只有1%为学龄前儿童,2%左右为青春期前的学生,男孩和女孩患病率。国外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
在21世纪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在我国较少见,甚至于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会得这种病?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文化的普及,社会及家庭环境的改变,学习生活的紧张度加剧,校园及社会上的压力增大,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以持续心情不愉快、情绪抑郁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
本病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但研究表面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孩比男孩抑郁更易受遗传影响,青少年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于儿童。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表明儿童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只有家庭矛盾性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而对于女性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和家庭矛盾性都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这反映了男女儿童在性别上的差异。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将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而提高家庭和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减少家庭的矛盾性可以降低男女性儿童抑郁倾向的发生。
以上三种因素是抑郁形成的基础,而生活中的不良应激事件才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促发因素。儿童青少年碰到的生活不良事件很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家庭动荡、校园霸凌、父母患上重大疾病或离婚等,又因为他们一般心智还没发育成熟,碰到这些不良事件彷徨无助,不知道如何解决,会产生伤心、焦虑、失望等不良情绪,如果此时没有家庭、学校或社会的正确引导,这些不良情绪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最终形成了抑郁症。
如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下症状并长达2个星期以上时,可考虑抑郁症:无明显诱因的伤心、恐惧、焦虑不安、烦躁、失望;冲动、情绪不稳定、易怒、无缘无故乱发脾气;暴饮暴食或不饮不食导致明显的体重变化;夜间失眠,睡不着、白天犯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交际、沉默寡言、对原来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变得无兴趣;整天无精打采、生活懒散、不愿上学甚至逃学;经常抱怨这里、那里不舒服,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胡思乱想,年龄越小的患者妄想就越离奇;常常觉得生不如死,不如一死了之。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往往是通过与其年龄有关的各种行为问题表现出来,这使基本抑郁症状更加复杂化,故在日常生活中,其父母、学校老师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抑郁表现,而延误了病情。另外,大多数非精神科医生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识别低,因此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如果儿童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而较难鉴别时,最好去找专业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医师咨询和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帮助孩子远离抑郁症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营造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亲密和温馨;鼓励孩子多交与人相处,多组织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教会孩子与孩子之间融洽相处,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根据孩子的自身能力和兴趣进行培养,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避免造成其心理上的压力;提高孩子的抗压、抗挫折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和溺爱;教会孩子学会忍耐,在困境中寻找精神寄托。
对于出现抑郁症状的孩子,首先要分析抑郁的原因,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外,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态度,指导孩子调整情绪,并进行适当的发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抑郁症严重时可能会伴有危及生命的消极言行或动作,特别对有自杀危险倾向的孩子,家长要高度重视,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进行长期治疗。
(明日更新:抑郁症之十四:更年期抑郁症)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