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答各位同学问0127利在 [复制链接]

1#

有真知自无烦恼:真知就是良知,人们往往误以为博学多识就会有良知,其实学识多为后天知见,这些知识越多,真知就被蒙蔽得越深,烦恼就越多。求学识和求道是两回事,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求学问是要天天增长知识,求道是要天天去掉为了自私自利的后天知见。所说的看破一切,也意味着破除这些后天的知见,而后才能露出真知。求道和求学另一个不同特点是:求道要靠悟,属于内求法,求学是向外面学,属于外求法。但自我悟出来的道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外面学业来的知识,是有限的。愿吉祥

答,钱老师好,我们看了《成佛之道》,这跟前面治疗疾病的嘴上心法是一脉相承的,现在我们正处于这个状态,求学多而为道少,修学跟修道是两套体系,最终会殊途同归的,关键就是钱老师讲的发心立愿,时刻要守住心不能偏,利在一身不为也,利在天下必为也。

有这颗纯粹的心,总能够在人生关键的时候,遇到明师指点,善友相劝,所以说,求道是本,求学是方便法门,我们有时这两面侧重点会调得不太好。

方便法门学多了,容易误人方便为究竟,所以接下来我们也要像钱老师那样,增加共修的时间,增加更多公益的行为。

希望能转血肉之躯,为义理之身,一切都是为提升自己,圆满自己才能够帮到更多人。

先生您好!我26岁男性,有时候躺在被窝里困了就会嗓门痒痒,咳嗽,不困时候不咳嗽,一旦有困意,就立刻咳嗽,请问是什么原因?

答,脾虚则九窍不利,困倦累脾,劳倦伤脾,说明你身体一方面要好好休息,另一方面要好好锻炼。人要身体好就守住休息锻炼两条。

怎么守?两句话,这是师父的秘传。

第一不累了不上床,保证五分钟能入睡,睡一觉,才上床,如果你没办法保证五分钟入睡,怎么办?就去厨房书房或者阳台,打扫卫生,收拾碗柜,反正要把身体有余的热量疏泄掉,余力未尽,是很难有深沉睡眠的,就像这杯水不倒掉,就装不进新水来。

所以睡眠之道第一条,不疲劳不睡觉,必须保证五分钟入睡,超过五分钟的,都出问题了,特别是有谁还把手机带在床上,那问题更大,迟早把身体搞垮,这不是说笑的,古代修行的人,睡卧之地是很尊贵,不容混乱的。

第二条呢?睡醒后,不睡第二觉了,如果醒来后,还躲在被窝里,在那里磨蹭,行也不是,睡也不是,这时就是在消耗元气了,思虑过度最伤脾啊,特别是当断不断,气血在那时就很紊乱,很伤。

所以眼睛一睁开来,搓搓手,摸摸脸,不要超过三分钟,你就必须下床,超过三分钟下床,你身体就有湿气,不果断叫做粘滞,粘滞就有湿,所以一旦养成拖泥带水的习惯,身体马上水湿代谢不利,所以上等的医生都是视思明,听思聪的,叫真正明医。

看到你拖泥带水,做事情患得患失,就知道你脾气郁滞,听到你懒床赖床,就知道你气虚湿重,所以古人为了对治这些疾病,就创造了闻鸡起舞,练筋壮骨,你如果眼睛睁开来后不起来,精气神就会邪淫懒习给消耗掉,不可能有钢铁的意志,不可能有强壮的身板。

天人合一第一条,太阳起来了,你还睡懒觉,你的心态不跟太阳走很难真正阳光。

请问,《药性赋》有关温性药和平性药这两部分的白话讲记什么时候能出版?

答,现在已经开讲温性药了,大家不要着急,宁可慢不可站,宁可以慢慢地一天学一味药,两味药,也不要着急学多,贪多嚼不烂啊,宁可慢不可乱,学医是很重视次第的,就像练功夫一样,扎马站桩这些最基础的功夫,往往是最高深的。一门学科里头,最基础的原理概念往往是最高深的学问技艺,所以大家不要厌熟。

我们跟老师学习时,有些同学听到老师反复都在讲这一味药,就很纳闷说,怎么没有其他新鲜的,老师就说不要有厌熟心理,你一点熟悉了,不想做了,生厌倦心理,马上就进步不了了,功夫是在反复重复简单招式里头成就的。

就像同样倒油,有人拿着油瓶都会把油倒掉出来,而卖油翁放个铜钱在油瓶孔,把油倒下去,顺着铜钱孔,油就穿到油瓶里去,而且铜钱还不沾油,这叫什么?熟能生巧啊!

学一味药要真正一门深入去学,就像交一位朋友一样,你如果真交到几位知心朋友,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担忧,真学会几味药物,治病起来,也不会有很多困难,关键看你是不是对这味药了解很透吗,这味药能否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曾老师,陈老师:

你们好!学生此行不仅自由行,事实也承载了另外一些梦想。通过与您简短的接触,初步体验了整个山居环境,结合这么多年来一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