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山东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 [复制链接]

1#

阚方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省名中医药专家阚方旭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淄博市名中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病、内科疑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作为其传承工作室学员,跟随阚老学习多年,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现举验案两则:

案一:外感风寒症

徐某某,女,35岁,就诊卡号9.11.1初诊:平素身体较弱,近年来常因每月感冒来诊。于昨日下午始咽痛,时冷时热,晚上自服金银花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下半夜略减。今天来诊时自觉咽痛减轻,清涕出,微咳,左脉沉,右脉濡缓,舌尖微有红点,二便可。

诊为风寒外感,太阳病轻证

处方:

按: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各半汤。”此患者时有感冒,属于体质素弱者,卫气(卫者,卫外也)素亏,故更易于感受风寒之邪。此次外感,初症为咽痛,实为风寒急骤袭人,凝滞气血,阻遏于咽喉(此外为少阴之表位,也提示有营阴不足之象,否则是不容易屡犯咽喉的。)患者误以为风热*症,自服辛凉解*之品,虽也有辛散通滞之功,总归寒凉更阻阳气,出现轻微的太阴病(流清涕、微咳)。

方中采用桂麻各半汤小和营卫,外疏风寒,另加桔梗开提肺气,疏利咽喉,截断少阴之路,白芷通阳散结化湿,截太阴之路。诸药温阳祛湿,散寒通结,令气血流通,外邪得解。其中白芍的量也颇局巧思,多于桂枝,增加和营益阴之力,对麻桂姜芷也有监制之功。

本案虽小,可窥见仲景构方之严谨,配伍之巧妙,用量之精当。

案二:失眠症

董某某,女,55岁,9.11.19初诊:素有睡眠不佳多年,以往12点之前尚能入睡,近大半个月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1-2点仍难入眠,头痛,伴有搏动感,白天难眠,1个小时。自言多梦见去世之人,饮食无胃口,白天眼皮沉,晚上比白天精神,时有烦躁。大便不规律,有时1-2天,不干,排出不畅。舌形瘦,苔薄腻,左脉芤迟,右脉沉弱。

诊为营血津液亏虚,水不涵木之虚劳、失眠症,证在少阳太阴少阴。

处方:

.11.21复诊:

诉作梦明显减少,头痛消失,服药后大便2-3次/天,无腹痛,排气顺畅,今天尚未大便,血压98/70mmHg,身体如松绑,头微晕,口微干,苔薄腻,左弦细,右沉细。原方继服3剂善后。嘱以后要用金匮肾气丸

按: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症脉证治第三》:“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有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汤主之。”《伤寒论》第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本例患者为五旬女性,长期眠差,近来复因劳累引发,病属“虚劳”、“失眠”。营血津液耗伤,不得濡养筋脉,可见血脉失养,内脏肠腑失荣,进而影响神*意志,出现睡眠精神障碍,心情烦乱。百脉无以津血朝肺,肺失其节制之功,不能辅佐心神,心神一乱,百症丛生。是故,养血滋液乃第一要务,重用百合地*汤滋润血脉,调畅肺气;酸枣仁汤养肝血,令清气得升,浊阴得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虚损之后出现的气机不畅、痰火壅滞。三方合用,对治少阳太阴少阴之患,稍加蔓荆子、白芷驱散太阳之寒湿,上清头目。药、方、证相应,故而取效。

脉诊

阚老指点我们“学经方、用经方、悟经方”,人身本是大药,处方注重表里内外疏通,恢复人体正常机能,对待不同的疾病自然能够达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六经钤百病”的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越来越多的经方人一齐同行。

(供稿:和平路院区赵文冰指导老师:阚方旭)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