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志类疾病长期失眠,和人的魂魄不安关系 [复制链接]

1#

“精神分裂症,其实就是患者丢了魂魄”,很多人看到这种说法,会认为是迷信。但这到底是不是迷信?我们应该从老祖宗的智慧里找答案。

《黄帝内经》上说过,人有四部。哪四部?头、身、手、足。体内所有的臓腑、经脉都收藏在此四部之中。人体内又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中医认为,人之神分为神、魂、魄、思、精,这五神分别藏在五脏之内,这个和西医上的器官功能划分是截然不同的,西医它不承认阳气,不承认神、魂、魄的存在。

但是如果你深入思考,就应该知道:任何一个电器,都需要无形的电来催动,人体难道是个例外?人如何能动起来、跳起来、跑起来的呢?靠的正是无形之气、无形之神、魂、魄。它们对人体来说,就像是电器内通的电一样,很重要。

中医认为,所谓的五脏藏五神,就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的意志和心情,虽表现于外,却藏于五脏、内通骨髓。这也就是为什么,精神分裂等神志类疾病,一定要调理其经脉、气血,先使之通畅。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情志不舒,也一定会影响到脏腑气血。

1.所谓心藏神——喜

中医认为的心藏神,就好似心中有一滴血是藏着神的,有时候人一受到惊吓,那滴血跑掉了,跑到别处去了,人就会失神,神无处藏了。人失神了以后,就很容易抑郁。另外,人体是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这都是体内神气不平衡导致的。

2.所谓肺藏魄——悲、忧

“魄”字,分开来就是白日见鬼,一个人总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大白天的大家都在户外活动,他要藏起来,躲进柜子里,这就是魄不守,魄已失。再一个,肺为相傅之官,魄在肺上,人才会知道礼节、进退、客气。如果一个人在公众场合不讲礼节、乱脱衣服,胡言秽语,这都是魄出了毛病。如果一个人总是忧虑,眉毛都掉了,这也是魄不守。

3.所谓肝藏魂——怒

通常人在睡觉时,大部分的血会进入肝,魂固守肝位,故能眠。魂不在肝上,魂不守舍的话,人就容易失眠、晕厥。而且肝是中正之官,肝虚,魂失守的话,人还会犹豫不决,做不出正确的判断。

4.所谓脾藏意——思

中医认为,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脾是谏议之官,智周出焉。一个人脾脏强大,就有很多主意、办法,很聪明。但是反过来,如果思绪太过,也会伤到脾脏,累到脾脏。

5.所谓肾藏志——恐

肾是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人动脑筋去研究东西,去创新,都是靠肾脏。肾气虚弱的时候,人的意志力、创造力都会枯竭,没有灵感。

以上就是中医关于神、魂、魄等概念的理解,它们其实并非迷信。一个人如果得了神志类疾病,包括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是长期失眠等,西医一般会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电抽搐治疗或胰岛素昏迷治疗,这样的行为短时间内是有效果的,但是长期来说,很可能使人虚弱、损伤人的精气神,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慎重。

我是中医胡慧,欢迎大家面对面与我交流,或在网上交流,也希望我存发的文章能帮助大家。

精神疾病或长期失眠与神魂魄不安有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