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失眠的发病率真是高啊。据最新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失眠发病率为38.2%,约有四亿失眠患者,也就是说,每十个人里面有四个失眠的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失眠的发病率很高,但是我们的失眠知识和科普教育却非常落后,包括我们的专科医生,专科门诊还是非常的缺乏,这就造成我们很多失眠的患者,在得病的时候不知道去什么科就诊,往往找的是内科医生,按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症等治疗,而这些名词,是我们上个世纪用到的一个名词。
随着我们医学的发展,对神经衰弱的研究认识进一步的深入,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指南的标准,这些名词已经被淘汰了,患者被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些专业的名词所取代。
很多的患者由于就诊的是内科科室,在诊断和治疗上不够规范,包括我们早期认为失眠是一个小毛病,却没有认识到失眠症的难缠,致使我们小小的失眠症,发展成为一个慢性的失眠,顽固性的失眠,错过了大好的治疗时机,甚至很多患者找了很多的名医,服用了很多药物以后时好时坏,反反复复,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呢?
一、误诊误治。当我们得上了失眠以后,我们首先要排除原发性的疾病,像甲亢等,并进一步的做专业的量表测评,以确诊疾病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说量表的测评是一些问答题,但是在我们精神心理科却是非常准确客观的一个诊断方法,因为我们的精神心理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用大型的CT核磁是检查不出来来的,就好比说一个人的想法,你做个CT核磁就能检查出来了吗?所以说,我们用到的是量表的测评。
二、没有进行积极的心理行为干预。失眠是一个心理性疾病,行为性疾病,大家都知道心病还需心药医,可是我很纳闷的是,为什么我们不幸患上慢性失眠的患者却认识不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的重要性呢?为什么却偏偏寻找灵丹妙药呢?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举个例子说吧,就像一个人因为生气,晚上睡不着觉了,你吃点安眠药能够睡着,但是说你吃点安眠药能够保证你不生气吗?是不是我们生气以后还是会睡不着呢?但是我们慢性顽固性失眠的患者,往往却在这方面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明明是生气引起的失眠,却总想找到一个灵丹妙药,用药物让自己永远不犯失眠,其实本质是想让自己永远不生气,这可能吗?生气及其不良的心理行为因素才是造成我们失眠的原因,这也说明了我们心理行为干预的一个重要性。
三、疗程不足。我们的失眠症,它属于慢性疾病,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就是,急病急治,慢病慢治。老百姓都知道,病来如山倒,好病如抽丝。由于我们失眠患者本身性格和心理上的一些弱点,病情一旦好转以后,往往会停药,这在临床上也是一个常见的因素。
四,没有及时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有些患者在急性失眠早期,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认为失眠是一个小毛病,不影响吃喝,没有进行规范化系统性的治疗,特别是心理卫生和睡眠卫生的教育,以至于发展成了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引起的失眠严重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才就诊,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但是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睡眠知识的普及,这个问题我想会进一步的缓解。
更多精彩
?解决失眠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入睡困难调肝!容易醒调脾
?更年期失眠,硬抗没有好处:6个方法,让你睡久一点
?很多人的“失眠”,都是这样“搓”好的?太神奇了
最无聊的小游戏,越玩越上瘾,还停不下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