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淀疯 http://m.39.net/pf/a_4710652.html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严重的负担。
失眠按临床表现可分为:
①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③睡眠质量:多噩梦;
④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⑤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⑥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失眠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综合治疗等内容。在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睡眠健康教育基础上,可酌情给予催眠药物。失眠常用药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见下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非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次数,实现疗效和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少数药物如唑吡坦、右左匹克隆具有潜在成瘾性尽可能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4周,4周以内的药物干预可选择连续治疗,超过4周需重新评估,必要时变更干预方案或根据患者睡眠改善情况采用间歇治疗。
推荐治疗剂量无效,产生耐受性、严重不良反应或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用超过6个月减药或停药困难,有成瘾史的高危人群应当更换药物治疗。
如果失眠与其他疾病(如抑郁症)或生活事件相关,当病因去除后,也应考虑减量、停药;避免突然中止药物治疗,应逐步减量、停药以减少失眠反弹,减量过程一般需要数周至数个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