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起床后感觉丢了魂精神不集中你的闹钟设 [复制链接]

1#

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漫长假期,相信不少人已经复工,重新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幸福”生活。这几天不断有一些小伙伴私信小麦君,他们发现自从长假复工之后,每天上午起床后都是昏昏沉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状态。

今天小麦君就带大家科普一个普遍睡眠现象“睡眠惰性”。

睡眠惰性也被称为睡眠惯性,这种现象是指人在突然唤醒后会出现低警觉性、迷惑、行为紊乱等生理问题,这些不适主要集中在人被突然唤醒后的15-30分钟,少部分人会持续达两个小时,这种情况在长假之后会更加明显。

虽说这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表现,但是这些不适往往会带来一些无法估量的后果。年一研究团队就做了这样一个统计,人在睡醒后5分钟内的认知能力大约只有平时认知能力的63%,此水平甚至不如一个连续24小时未睡觉的成年人。而睡醒1小时后,人的认知能力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6%左右。

试想一些特种行业,夜班司机、夜班医生、值班人员、飞行员等等,他们如果发生严重的睡眠惯性,其后果恐怕无法估量。年就曾发生过一次空难,机长驾驶途中打盹,以至于降落时出现判断力下降,直接导致飞机冲出跑道起火。

而人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比较主流的猜想是:δ波过强。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中存在4种脑电波,δ波、θ波、α波和β波。其中δ波和β波最为关键,δ波一般在人熟睡时出现,β波主要是在人清醒时出现。人突然会唤醒时,大脑中依然是δ波占据主导位置,自然会影响人体各种机能,虽然人已经醒了,甚至已经开始工作,但大脑依旧没有完全清醒。所以就有了睡眠惰性这种非常常见的睡眠现象。

在医疗领域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成功解决了失眠的问题,就拿目前小麦君所在公司研发的小麦睡眠仪来说,就是非常巧妙地利用脑电波解决失眠问题。仪器启动后,会通过微电流携带专利波形进入大脑中枢神经,刺激大脑δ波增强,压制β波,从而从根源上解决失眠问题。目前这一设备已医院采纳作为失眠临床治疗设备。

言归正传,那么如果我们的睡眠惰性比较严重的话,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呢?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新的研究发现,解决睡眠惰性的关键在于闹钟的铃声,传统的无旋律的警报声会严重干扰大脑的正常活动,使大脑活动混乱。而近期大量的实验发现,温柔有旋律的音乐可以让大脑轻松过渡到起床状态,效果要比单调的闹钟铃声好得多。

而对于从事特种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饮用一些兴奋性的饮料也将有效调整状态。特别注意的是,醒后的几分钟内,不要做重大决定或者是执行一些非常重要的任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