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现代化生活的我们,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饮食结构逐渐失衡,作息时常紊乱,失眠患者越来愈多,
治疗失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有众多不同的证型和方剂,
根据脉诊,对失眠的分型相对简单,这众多分型与方剂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我经常使用的方剂之一。
《伤寒论》有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病机就在于阳不入阴。何为阳,何为阴呢?具体到失眠,我认为上面的气就是阳,下面的空间就是阴。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就是伤于收藏;八九日,应为阳明少阳主气之期,寓意以降为主;
胸满烦惊,胸满说明气在胸,也就是上的位置;烦即心烦,也是上的位置;惊是受惊吓,说明在脑,亦为上的位置;
小便不利,"利"字左为"禾",意为禾苗,右为“刀”,意为收割。
禾苗收割时间为秋天,秋天的气是从"上"往下降的,小便不利,就是"上"游不降,临床上多指肺,天气不能下降为雨;谵语,也就是说胡话,没有条理,在脑,还是上的位置;一身尽重,说明气在表,与"上"相对应;不可转侧,说明少阳枢机不利。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从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症,都是因为气在上,在表,加之枢机不利,而无法降下造成的。
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条文及药物组成来看,其寒热虚实均有,所以典型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脉象应该是双手上越,且过腕横纹,主气有余,为"热"为"实";按之(向下压过程中)力减,为"虚"为"寒";寻之右寸关尺仍有弱脉,说明大便可能干结,寻之左寸关尺仍有弱脉,说明小便不利。
此方证正如刘绍武老中医所谓"寒热虚实皆有",但着重于"肝胃",且以"下"为主,上病下治,犹如放风筝一样,拉绳用力,让风筝下降。
根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义,山西名医刘绍武老师就曾化裁一方,名为调神汤。即: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枝,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
前七味是小柴胡汤的变方,以紫苏子易半夏,降气而无辛燥之弊;川椒代生姜,温中而不伤阴,使方剂性平,以利久服。
调神汤共12味药,其中寒有生石膏、黄芩,热有桂枝、川椒;补有党参、大枣,泻有大黄、车前子;升有柴胡,降有苏子;散有柴胡,敛有牡蛎。由于寒热、补泻、升降、散敛共用,使全方以降为主,但双向调控,利于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