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坐在白板下引导病人进行正念治疗图片/市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特级首席美编黄欣
他,从20多岁开始失眠,三十多年来整夜整夜睡不着;她,生完二胎后总是难以入眠,白天却不分场合地犯困,甚至开着车就睡着了……在经历了四处奔波求医后,他们住进了位于宛平南路号的睡眠病房,想“好好睡一觉”。
对很多人来说,宛平南路号是一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存在。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里还有专治各种睡眠问题的睡眠病房。
临近世界睡眠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苑成梅提醒,如果睡觉已经变成了一个烦心事,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医生,这么多年来,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感觉自己生不如死。”不久前,50多岁的周先生一脸憔悴、精神萎靡地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病房,接受治疗。
从20多岁起,他就备受失眠困扰,通过吃一些镇定催眠的药物来入睡。而后,失眠频率越来越高。于是,他不断加大药物剂量,吃药性更强的药物。等到他慕名前往睡眠病房治疗时,已经吃了8种药,每次要吃十几粒,但依旧没有摆脱失眠困扰,反而一想到“睡觉”就紧张害怕。
住进睡眠病房后,医生开始帮助周先生“减药”,然后为他制定睡眠计划,要求他每天只能在床上躺6个小时,晚上12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运动处方等。
三天后,周先生十分开心地说:“我终于有了睡着的感觉,不再是半睡半醒了。”
多年来,40多岁的李女士一直觉得自己严重失眠,但是她又称自己平时依旧可以正常生活。如果一分钟都没睡,何以能正常生活?如果睡了,为何患者自述严重失眠?
为此,医生帮李女士做了睡眠监测。结果显示,睡眠结构基本正常,整晚睡眠维持了7个多小时,虽然深睡眠占比稍低,但也处于正常和异常的临界水平。
苑成梅说:“这就是矛盾性失眠。我们把这些客观数据拿给患者看,她才知道自己睡眠基本正常。然后帮她做了一些心理疏导、认知矫正,经过几天治疗后顺利出院。”
那么,专治上述各种睡眠问题的睡眠病房究竟是什么样的?
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睡眠病房,最先看到的是一台跑步机。两人一间的病房依次排开,干净、整洁、安静,两侧墙上挂着装饰画。病区门上挂着心形门牌,写着“甜蜜小窝”等不同内容。
病房内外,没有穿着统一病号服的患者,所有病人都穿着自己的衣服。病房内的柜子上,贴着病人一周的治疗安排表:8∶30至9∶30团体心理治疗、9∶45至10∶45团体艺术……
走廊尽头的几间房间,是睡眠监测室。和其他睡眠病房不同的是,睡眠监测室内的窗帘加厚了,墙壁做了隔音处理更显安静,天花板上装着监测用的摄像头和红外线灯,床头是用于睡眠监测的仪器。
苑成梅介绍说:“大家希望通过‘一招鲜’来解决睡眠问题,实际上要想解决睡眠问题,需要综合性的措施。和其他普通精神科病房不同的是,我们的睡眠病房结合了专业系统的药物、心理、物理等多种治疗方式,比如专门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针对抑郁、焦虑等的团体治疗,涉及到家庭问题的家庭治疗。同时,会给病人开‘运动处方’,比如晚上6点半到7点之间运动半小时,对晚上的睡眠是有帮助的。病人在这里不仅可以接受药物治疗,更多的是进行心理、心态和行为习惯的调整,这些影响更为深远。”
苑成梅介绍,“我们的睡眠病房刚开设时,一个月有10多个病人,现在平均每月入院30多个病人。医院收治病人的数量在下降,但睡眠病房收治的病人数量仍在增加,说明大家逐渐认识到睡眠问题需要专业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